莫把“三俗”当搞笑

更新时间:8-10 13:39:25 点击数: 文字大小:

  最近,网络上争议最大的莫过于郭德纲了,他再次引发了“反三俗”的文化潮流。就连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也高调阐释官方对于“反三俗”的立场。


  什么叫三俗?为什么要反三俗?其实,郭德纲只是目前娱乐圈乱像的一个典型例子,还有质量平庸、无人问津的影视作品,充斥暴力、色情的文艺作品,低级噱头泛滥的网络视频……本报邀请了崔凯、王兴东、高群书、吴冠平、常佩业五名嘉宾与本报三名记者进行了圆桌会谈,其核心焦点就是:怎么能够创造更好的精神食粮,让群众喜闻乐见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,进行可持续反战。

 


  文艺批评缺席助长三俗嘉宾:崔凯(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、辽宁省文联副主席)对当前文艺界的一些现象思考已久,我认为很重要的方面是文艺缺乏有效的批评机制,不分好坏、美丑、善恶,票房、收视率和点击率成了衡量文艺作品质量的唯一标准,在商业的推动下,对经济效益的重视超过社会效益,而此时文化批评缺席,必然助长了“三俗”现象的滋长。


  艺人自己要负责嘉宾:王兴东(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)多年来,我一直坚信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文艺作品,什么是精品、什么是废品、赝品,观众和市场心里都很有数。市场只认精品,即便是庸俗、低俗和媚俗的东西一时得势,也不会长久。俗话说“宁吃鲜桃一口,不吃烂杏一筐”最终人们会承认那些精品文艺作品的价值,而自觉抵制三俗作品。


  在“反三俗”中,文艺工作者的自觉非常重要,文字工作者要为文字负责,文艺工作者更要为他们的文艺作品负责,这也是对历史、对社会、对未来负责。

 

[1] [2] [3] [4] 下一页

已有评论2 返回首页